让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中国长寿之乡这样干
来源:阳西县委老干部局    作者:   时间:2025-03-07

        阳西,被称为中国长寿之乡,有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也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丰饶的物产,成为适合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康养福地。长期以来,阳西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用心用情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精准服务,让广大老干部在乐享晚年的同时,为他们搭建发挥余热和展示风采的平台,以银发力量助推阳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老有所为助发展 “银发人才”发挥余热

        过去一年,阳西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助力绿美阳西,贡献银发力量”“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余热。

        2024年阳西广大老干部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夕阳红”等志愿植树活动,全县县镇村新增植树约12.39万棵,助力绿美阳西生态建设。

        在开展“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系列活动期间,老干部们走进儒洞镇边海红色展馆、阳江横山红色展馆、七贤书院、二兴大屋,实地了解阳西风电产业发展成就,更好地为后辈们讲好阳西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通过参加宣讲团、关工委等涉老组织,阳西广大老干部踊跃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阳西充分发挥广大“五老”优势,组织“五老”开展爱国主义、禁毒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30多场次,1.5万多名中小学生接受宣传教育。

        通过资源联用、阵地联建、活动联搞、工作联动等形式,阳西组织全县创业青年开展培训活动,其中“五老”提供创业创新、农业技术等培训课程,200多名创业青年参加培训,为阳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型青年人才。

        在县关工委的精心筹备下,阳西县成立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平台,助力阳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农村青年赋能乡村振兴。

        阳西进一步壮大“银发人才库”,从各镇、县直各单位退休干部中选取各行业特长人才,并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将教育、医疗、农技、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银发人才”进行更加精准的分类。通过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提供服务清单和组织保障,阳西采取集中服务、站点服务、结对服务、点单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最大化发挥“银发人才”作用。

老有所学乐融融 老年大学特色鲜

        2023年10月,阳西县老干部(老年)大学新校区揭牌启用,标志着该县老年教育迈上新台阶。不仅满足了阳西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该县老干部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

        据了解,阳西县老干部(老年)大学新校区位于县教育城内,教学楼高5层,共设有16个功能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可容纳1500多名学员同时上课。大学开设音乐、舞蹈、太极、书法、电子琴、电脑、曲艺等课程,新校区启用以来,累计服务学员近2万人次。目前,在县级老干部大学的基础上,阳西因地制宜在8个镇设立镇级老干部大学分校,建成“中心校+分校”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实现全县老干部大学办学全覆盖。

        启用一年多来,阳西县老干部(老年)大学新校区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服务管理,拓展教学交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创优提质,努力办好高水平、有特色的老干部大学。

        阳西县老干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通过举办“红霞增辉·同心向党”系列文艺演出,进一步增强学员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该校组织学员走进学校、敬老院、社区,开展唱红歌、表演红色舞蹈、讲红色故事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

        为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阳西县老干部(老年)大学将老年教育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分类建立教师群、班干部群和教学班级群,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等学习内容100余条,进一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广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发挥“老玛”优势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阳西县新墟镇“老玛”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9月,在当地,儿媳称呼婆婆为“玛”。妯娌之间的矛盾,通常都是由“玛”来调解,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道理,使家庭和睦相处,这便是“老玛”调解工作室的由来和寓意。

        新墟镇“老玛”调解工作室主要成员包括退休干部冯钦娟、陈显珍、陈统,其中冯钦娟退休前是镇党委委员,她既是家里的“老玛”,更是乡邻皆知的“老玛”,所以威望优势突出。

        近年来,在阳西县司法局及新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老玛”调解工作室依托该镇“五室合一”联合调解平台开展工作。“老玛”调解工作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暖心调解、促进和谐为工作理念,以“一站式化解”为工作目标,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亮点,着力打造为民解忧的服务站。

        2024年5月,在“老玛”调解工作室的耐心调解下,新墟镇田安村委会新塘村的一起经济补偿纠纷被成功化解,新塘村村民自发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融合当地特色,“老玛”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玛”式调解优势。“老玛”调解工作室的主要成员是退休干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和调解经验,服务群众意识强,群众基础好,是群众心中“靠得住”的人。作为调解工作室的专职调解员,他们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发挥银发先锋模范作用,经常加班加点深入基层走访,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定期排查、收集矛盾纠纷线索,针对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及时介入消除纷争。

        2024年2月起,“老玛”调解工作室进驻新墟镇新综治中心,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响应镇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吹哨”,全面落实“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做到一般纠纷就地调解,疑难纠纷“智库”调解,重大纠纷联合调解,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为了提升调解技能,快速高效调处纠纷,“老玛”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积极参与县司法局组织的调解专题培训班,提升依法调解能力,最大限度实现调解结果合法、合理、合情,让群众感受到调解的力度和法治的温暖。

        近年来,“老玛”调解员成功化解了各类纠纷,参与接访超过1290人次,解答群众法律问题超过250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7%。“老玛”调解工作室坚持发挥品牌示范作用,充分发掘“五老”调解员优势,巧解群众间的烦心事,让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层。

编辑: 亦文 编审: 甄晓岚 签审: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