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广东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激励引导广大老干部加入到助力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发挥老干部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家乡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77岁的张金定就是这样一位老干部。2006年,张金定从增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位上退休。刚退休的他没有留在城市里享清福,而是作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回到家乡佳松岭村。佳松岭村位于广州增城派潭镇,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现存5个自然村、17个合作社的古村落。17年来,在派潭镇和佳松岭村的关心支持下,张金定积极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村容改造、文化建设等事业建言献策,当好村委与村民间的连心桥,助力佳松岭村搭上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在青山绿水、古村旧居间走出一条致富路,2022年被评为“广州美丽乡村”。
小盆景“种出”大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佳松岭村于1980年前后已兴起盆景业,村民务农之余培植盆景苗,赶集日骑自行车到市区售卖。张金定在老家生活,也喜欢摆弄盆景,乡亲们到他家喝茶聊天时谈起盆景,让他了解到村里盆景业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种植,缺少组织化、规模化,再加上市场竞争大、人才流失等因素,发展受限、产业规模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金定几番深思熟虑后向村委提出建议,提议把村民单打独斗的盆景小生意整合成村里的拳头产业。派潭镇党委有关领导进村调研,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并当即派出得力干部全力帮助村委策划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组织落实措施,推动盆景产业转型升级。
村委按计划先后组织18户村民到有“岭南盆景之乡”美誉的花都赤坭镇等地学习,把先进经验带回村里,鼓励村民加入,扩大了种植规模;成立佳松岭村盆景协会,由老艺人担任会长,组织村民在村路两旁、沿街商铺等地展览盆景,打造盆景文化长廊;定期举办盆景展销会,着力建立销售渠道,帮助村民打开市场。在今年3月的展销会上,佳松岭村延绵一公里的路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盆景,或风雅别致,或造型独特,吸引了数千人前往参观。
渐渐地,佳松岭村盆景打开了销路,张金定继续推动盆景走高端精品路线。他在自家周围闲置的土地上种植罗汉松、桂花、山茶树、红果等绿化树,专门向老师傅请教盆景修剪技艺,示范带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高品质的盆景植株,既美化提升村居村貌,又瞄准高端市场。
小盆景激活一池“村”水,如今佳松岭村的盆景已得到市场认可,村里一亩地以上的盆景户达25户,平时周末形成盆景交易市场,年销售5000多株,产值200多万元。村委还计划继续整合土地,引入盆景大户,推动盆景产业升级,打造特色“盆景小镇”。
废置陋室变雅居
走进佳松岭村口,一栋古朴雅致的客家围屋式建筑吸引游客驻足。这是以云从家祠为核心修复改建而成的民宿,修旧如旧地保留了古建筑原貌。
云从家祠已有300多年历史,之前由于年久失修,一度濒临倾颓。因村民或外出打工,或举家搬迁,家祠周边的房子也空置多年,很多田地都荒废了,全村闲置的房屋面积一度达到4.3万平方米。
张金定在村里走访时,村民曾惋惜道:“我们村景色优美、环境舒适,多好的地方啊,现在只有老人留守,太可惜了”“村里好多古建筑,但现在破破烂烂的,没人维护,真是可惜了”……看着残破的祠堂和杂草丛生的民房,他感到心痛:“只有留住乡愁,留住家乡的记忆,年轻人走到哪里才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
张金定和村委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在保护好祠堂历史文化前提下,整合周边闲置土地,通过项目化招商引资,加强人居环境改善,采用修旧如旧的微改造“绣花”功夫,让祠堂重新焕发古建筑光彩。引进资金“盘活”祠堂,首先要找到投资者。张金定积极牵线搭桥,把投资者请进村里看土地、谈项目,经过多轮商议,成功引进企业,在2021年投建佳松岭村首个精品民宿项目——总投资约7500万元,规划总面积150亩的“新屋客共享乡村项目”。
新项目引进,土地房屋征用、项目施工等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村里有人顾虑重重袖手观望,有人满心期待却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为了团结村民推进项目,张金定常常找村中老党员、长者、村干部拉家常,逐步理清新的发展理念:“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要善抓机遇,勇敢踏出第一步。”“引进新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符合村的实际,既可以让投资者赚钱,也可以让村民受益,能够实现双赢”。抓住关键人,围炉夜话达共识,最后带动全村老少仅用一个晚上就全部签字同意了。
项目建设前,民宿老板对村中民风旧俗了解不深,有不少顾虑。张金定了解情况后加以劝导:只要真心实意和村民合作,带动乡亲致富,群众就会支持。他配合村干部一起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在老人看病、后事处理等事情上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带领村民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村风,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企业与村委、投资者与村民的关系。项目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也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现场办公协助解决问题,村民也得到鼓舞,齐心营造团结的氛围,构建起让投资者和村民都满意的营商环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022年10月,佳松岭村的第一期民宿建成开业了。古祠堂得到保护性开发,祠堂作为民宿公共客厅的一部分得到修缮保护,也保留祠堂作为村民议事、婚嫁、祭拜等活动场所的功能,留住根脉,保存了古村落历史文化足迹,成为当地特色民俗风情建筑。民宿两侧的古炮楼改建为一个农耕展示中心、一个公益乡村儿童图书馆,这些设施和稻田、竹林、农产品采摘园等集为一体,成为共享田园乡村旅游点。
今年6月,二期项目已顺利签约。预计两期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人次。今年10月的黄金周,民宿预订率超九成,佳松岭村接待近5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村里年轻人纷纷返乡就业,回村居住的人数也比往常明显增加。
为增城第一个共享田园民宿,周边自然村纷纷复制“佳松岭村模式”:村合作社提供土地和资源,企业来规划实施。村民参与民宿建设、经营,还可以通过租赁土地等方式入股,定期享受收益分红,推动了乡村旅游业。
非遗传承焕发文化新活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在佳松岭村,有一项传承170多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貔貅”,是当地客家人逢喜事都要举行的表演活动。岭南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但是,因为缺乏优质内容,表演没有创新,知名度不高,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参与舞貔貅的人也越来越少。
张金定年轻时曾加入过貔貅舞队,对舞貔貅情有独钟,退休后特别关心舞貔貅的传承和发展。他认为,佳松岭村应该立足“非遗”的金字招牌,广泛传播貔貅文化,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振兴。
村委在张金定的帮助下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在村里建造貔貅文化广场,把舞貔貅打造成当地的传统特色民俗,挖掘诸如转堂、采青等传统庆典内涵,创新内容,推出舞貔貅商演等。每年大年初一,舞貔貅总是作为重头戏在派潭广场展演;在各类大型活动演出中,舞貔貅深受群众喜爱;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前来研究貔貅文化,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非遗文化传承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张金定拜访舞貔貅传承人张永木,促成在佳松岭村设立专门的舞貔貅培训基地,不仅传授本宗祠的村民,也收纳了不少外姓学徒。传承人亲自走进中小学授课,培育新人。
在张金定的推动下,村委和企业紧密合作,镇政府把貔貅文化纳入民宿文旅产业中,设计貔貅形象IP,将其加入抱枕、茶杯、雨伞等日常用品当中,打造受游客喜爱的文创品,并把貔貅设计成“优优”和“好哥”形象,作为地域品牌,让更多人了解貔貅文化,将其发扬光大。2023年7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度省级非遗评比,佳松岭村舞貔貅在全省540多个参与评选的省级非遗中获评优秀,成为增城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非遗。
此外,张金定还亲自作词作曲写村歌和客家山歌,在派潭镇举办的“村晚”中宣传佳松岭村。村民也举办“村BA”“村超”等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
如今佳松岭村已变成一个集农旅体验、文创休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未来,在派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将持续打造“盆景+民宿”“非遗+民宿”等特色名片,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派潭打造“广东乌镇”。
张金定常说,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他最大的心愿。增城区委老干部局负责人表示,老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注重搭好平台,丰富载体,让老干部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