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莞佛两市老年教育经验对创新推动江门市老年教育发展的借鉴及思考
来源:江门市委老干部局    作者:   时间:2019-08-09
        为加快推进江门市老年教育工作发展,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水平。江门市委老干部局围绕“创新推动江门市老年教育发展”课题前往东莞、佛山两地开展“深调研”,就学校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大家拓宽了办学思路。
        一、东莞、佛山两市老年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及特点
        (一)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东莞市委、市政府指定东莞市教育局牵头编写《东莞市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制定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具体实施方案的地级市。该《实施方案》涵盖了多项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的主体责任,为当地老年教育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2018年东莞市政府投资1.31亿元,打造占地面积达3.26万平方米、专业教室50多间、能提供10000多个学位的东莞市老年大学(旗山书院)新校区。目前,东莞市老干部大学和老年大学共有学员6500多人次,预计下半年将扩展到8000多人次。佛山市委、市政府针对老干部大学学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状,把一所原职业技术学校整体划拨为市老年大学教学用地,并投资改建,新校区将于今年9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提供5000多个学位。佛山市南海区老干部大学现有教学班49个,学员1450多人次,佛山市其他各区都有办老干部大学,分担了市级老干部大学的办学压力。
        (二)坚持政治立校,抓思想政治建设。东莞、佛山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使学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成立临时党支部。佛山市老干部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老干部大学都以学科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组建临时党支部,东莞市老干部大学也在筹备中,以加强对非隶属老党员的双重管理和教育。二是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佛山市南海区老干部大学把时事政治课作为公共必修课,规定在课前5分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三是引导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各学校都组织老同志开展义教、义演、送戏下乡、法律援助等发挥正能量的活动,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办学规范化,着力推动现代化。依法治校是老年大学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各所老干部大学都制定了教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办法、班主任职责、课室管理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对舞蹈、声乐等学科设立年龄限制,对高层次表演性班级实行考核制度。各所学校都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员的需求明确了各学科的学制,依纲施教,学员可以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又能定位自己的学习阶段。
        老年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树立积极老龄观的重要举措。东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和佛山市老干部大学引进了厦门泰博公司的教务系统,进行微信报名,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特别是东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准备整合所有的教务、门禁、停车等管理模块,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管理模式,推进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四)抓好根本,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建设教师队伍是教学之本。各所学校都从社会各行业、协会、高校招聘会长、教授、名师任教,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并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着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如东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在每节课300元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学历、职称、任教年限进行补贴,年底还进行绩效考核,给予奖励。此外,东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和佛山市南海区老干部大学还建立了师资库,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教育质量。
        (五)重文化熏陶,彰显课程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内涵,在课程设置方面,东莞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开设东莞文化,研究历史、风土人情,形成特色化课程。南海区老干部大学开设国学、明清讲坛、茶道、咖啡品鉴,着力提高老年人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各所学校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东莞市老年大学的建筑风格融合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小桥流水别具风韵,校训镌刻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文化气息浓厚,以文化熏陶育人。
        (六)促教育公平,构建基层教育网。老年教育公平化是教学高质量发展和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东莞市老年大学新校区(旗山书院)和佛山市老干部大学新校区都命名为老年大学,将承担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社会化办学职责,大力普及老年教育,致力于把老年大学打造成为老同志“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主阵地,成为广大老同志的精神乐园。南海区老干部大学在西樵、九江等镇(街)成立了分校,形成南海区基层老年教育网络系统,满足更多的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教育,推进南海区各镇(街)老年教育发展。
        二、两市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供给仍然不足。东莞市老年教育发展还局限在市级层面,区级、镇街都未形成系统化的老年教育布局,基层老年教育底子薄弱。佛山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只有14个教室,学位的容纳率仍然有限,与佛山市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仍存在差距。南海区老干部大学除了西樵、九江分校发展迅速,其他镇街分校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当地的老年人难以统筹,有些还未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二)师资力量还显单薄。东莞、佛山两地的老年教育教师都以外聘为主,大多依靠各行业、协会、高校和中专院校师资资源,专职教师甚少,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特别是基层老年院校,师资来源比较缺乏,课酬比较低,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教师,成为一些老年教育办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三)远程教育有待完善。东莞、佛山市级院校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远程教育平台,即使有也只是比较零星的党员远程教育视频,缺乏符合当地老年群众学习需求,具有特色化、校本化的远程教育课件,难以对区级、基层形成有效辐射,成为建设老年教育城乡一体化、推进老年教育普及化的桎梏。
        三、对江门老年教育发展的启示
        江门作为广东“最老的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发展老年教育,特别是老干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江门市老干部大学现有校区2个,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课室(活动室)共有37间(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课室(活动室)15间;开放大学校区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课室22间),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以每年1000人次的速度增长。2019年学年,江门市老干部大学开始学科49门,教学班246个,招收学员7500多人次,而通过网络学院学习学员也有5000多人次。但这与广大老年朋友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发展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老龄化、进行文化养老、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最有效、最迫切的措施。老年教育需要坚持创新推动发展,兼顾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办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
        (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老年教育发展的全面布局。建议市县两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组织、教育、文化、财政、民政、老龄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成立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设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理清责任主体,明确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老年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指导推动、督促检查的责任,并把老年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要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加大统筹力度,协助解决场地、师资、资金等问题。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出资等形式广泛集聚社会资源,提升办学活力。
        (二)以党建引领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发挥离退休干部独特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各级老干部大学要积极探索在校内建立学员临时党组织,并把它建设好、办成精品、办出特色。
        1、要统筹规划,夯实政治建校基础。各级老干部大学要定好位,统筹规划,要坚持政治建设与质量强校并重,坚持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协调发展。在党建人员安排、活动经费预算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落实好各级党建联系人,在党建工作重心上加强引导,具体工作组织上提供支撑。
        2、稳定党建队伍,加强组织建设。各级老干部大学在严抓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要以责任心、奉献精神、学员威望作为选择指标,确保选准选对人。在稳定队伍的基础上,要结合各级工作职能与工作会议制度,加强沟通,抓好职能履行、工作落实;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加强思考,主动创新。
        3、要求广泛参与,利用各类平台积极有为。各级老干部大学要多种形式宣传学校开展的党的教育活动,鼓励党员学员积极参与,主动要求学习、要求进步。要利用党建活动平台,引导老同志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价值取向,促使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学校要制定系统的服务社会活动计划,创设多样化的载体,发挥党员学员的“五老”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江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三)加强示范性建设,促进老年教育公平化、普及化,致力于办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教育。各级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侧”主体,要摒弃门户之见,以整体提高江门老年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通力合作,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各级老干部大学要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对区域内老年教育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将老年大学集聚的教育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辐射,带动镇(街)、村(社区)建立老年学校,配置远程教育收视点,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办成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学校,促进老年教育公平化、普及化。重点是加强社区教育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网络平台等软件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发和利用,完成每一个社区都有老年教育阵地的布局。
        (四)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老年教育办学多元化。各级老干部大学要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职业技能、闲暇生活、艺术鉴赏等乐龄类课程教育,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开展讲座、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共享场地、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特别是市级老干部大学要致力搭建起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引入优秀的教学资源,联合各县、区级老年院校开发特色化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重点扶持社区、乡镇、农村远程教学点的建设,设计符合当地老年人需求的远程教育课程,建设富有特色的示范性老年教育体验基地,为普及基层老年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在巩固政府办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各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其独特优势,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从而推动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构建老年教育供给的多元机制,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改善老年教育区域失衡和城乡失衡的现状。
        (五)抓根本,补短板,以优质师资力量促“三化”建设。各级老干部大学要不断规范完善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对初建或筹备建设的镇(街)、村(社区)的老干部(老年)学校或学习点要着力标准化建设,进而迈向规范化、现代化。教育之本是教师,“三化”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建设。
        1、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或指导性文件,对相关社会组织如何参与老年教育发展协作提出要求,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促进老年教育机构与社会组织间的师资合作。
        2、共建共享师资,建立师资库。通过联合办学等形式,鼓励高等院校、医院、专业学会、企业等选派优秀人才到老年教育机构工作,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建共享。各级老年院校要通过多种模式建立师资库,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要实现资源同享、优势互补,主动送师、送课到基层。
        3、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培训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老干部大学教师福利待遇和职称评聘等后顾之忧。各级各类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并纳入本校工作考核,支持教师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兼职或从事志愿服务。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培育的专项基金,与相关社会组织(如高等院校等)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参与培训,为其提供专业的老年教育理论、教学规范、教学方法、沟通技能等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输送到各老年教育机构任教。各级老年院校要全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从物质、精神上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凸显他们的价值。
        (六)坚定文化自信,以传承优秀文化为重点,推动老年教育特色化建设。新时代老年教育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掘老年文化发展的源头,开创老年教育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各级老干部大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要敢为人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
        1、增设政治理论及时事政治课程。由党委搭台,各级老年院校负责每期的内容、方式及提供师资等。组织学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当前党政的中心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充实精神生活。
        2、开设特色文化类课程。各级老干部大学要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把传承当地民间民俗文化、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目标,设置地方文化课程,突出地域性;把江门侨乡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设立特色化的国学课程。
        3、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阵地。各级老年院校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学习园地、展览室、文化走廊、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把各项活动作为载体融入侨乡文化,推动特色化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