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官杨颐的故事
来源:《秋光》杂志社    作者:杨烈雄   时间:2018-07-18

      广东省高州市城西有个广谭村,村子虽然不大,但却因为是广东省著名的历史人物杨颐的故乡而闻名,杨颐之所以闻名,不但是因为他是清末广东为数不多的二品高官,还因为一百多年来高州民间都传颂着他的故事,最近还建造杨颐纪念馆来纪念他。
      杨颐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生于广东省茂名县(今高州市)广谭村,他天资聪颖,九岁通史,十岁能文,十六岁补为生员,二十九岁在壬子顺天乡试中举人,四十二岁赴京会试中进士,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成为皇帝近臣,从此踏上仕途,以后,先后任国史纂馆修、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和工部左右侍郎(正二品)等要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十六岁时病逝。高州民间根据《广东省志》《茂名县志稿》等史料和杨颐亲属的回忆而长期传颂的有关杨颐的故事,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杨颐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杨颐生活俭朴,吃的是普通饭菜,平时穿的衣服有时还有点补丁,从不出席私人宴请和出入豪华场所,公差时轻车简从,从不扰民,他对家属要求也十分严格,不准他们利用他的名声获取好处,杨颐为官多年,原来在广谭村的房屋也是较狭窄、破旧的,后来子孙多不够住了,才打算建新居,由于新居还未建光绪皇帝就赏赐新居的名为“太史第”,名声很大,当时许多达官贵人都想讨好他,要捐款给他建造豪华的新居,但他都坚决拒绝,坚持用自己的官薪按民房标准建造,所以,太史第虽然比他的旧居宽了许多,但并没什么豪华装饰。事实的确是这样,我是杨颐的嫡长曾孙,小时候有一段时间住在太史第,看到太史第确实很简朴,的确是按民居标准建造的。由于杨颐廉洁,所以他虽然长期担任高官,家里也没什么钱财,家属的生活也很俭朴,家风一贯良好。这在当时社会确是难能可贵。由于这样,当时杨颐整个家族在高州乃至粤西地区都有很高的声望。
      二是,杨颐不但清廉,而且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敢于和贪官污吏作斗争。当时的官场十分黑暗,贪官横行无忌,特别是曾国荃(总督、宰相)、刘昆一(两广总督)等一批权势很大的大臣,他们骄横跋扈、互相勾结、肆意妄为,贪得无厌,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但由于他们的权势很大,往往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种情况下,杨颐却毫不畏惧,既敢怒又敢言,敢于弹劾他们的不法行为。例如,有一次大贪官曾国荃勾结大贪官刘昆一胡作非为,搜刮民脂民膏,贪污了巨额钱财,百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冒死告发了他们,遭到极残酷的报复,当时杨颐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一职,知道这件事后,义愤填膺,不怕这些贪官官位高,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排除了很大的阻力,亲自到各地调查他们的罪行,然后向朝廷参奏,由于证据确凿,这些贪官的罪行大白于天下,但是这些贪官不但不认罪,反而疯狂反扑,诬告杨颐贪污受贿,使他有一段时间处境十分困难,但他“打铁本身硬”,经过调查,证实他十分廉洁,完全没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这两位大贪官受到应有的惩戒,百姓拍手叫好,称赞他是十分难得的敢于反腐的好官。由于杨颐正气凛然又十分亲民的形象深入民心,高州人民已把他神化,过去民间爱用红纸写上“姜太公在此”张贴起来驱邪,自从杨颐威名远扬后,人们就常用红纸写上“杨颐在此”张贴起来驱邪了。


【作者简介】杨烈雄,1939年生,广东省高州市广谭村人,杨颐长子杨符生的长孙,惠州学院语言学教授,惠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惠州名人、惠州文化教育名人,广东省园丁奖获奖者,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九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一百一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