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泉涌歌盛世 桑榆非晚著华章
读梁立栋先生《月是故乡明》诗词选集有感
来源:秋光网    作者:任克勤   时间:2023-02-21
        今年适逢恩师梁立栋先生米寿,作为学生赋诗祝福以当此篇引子。
        立志年华勤奋勉,聪明才智献家乡。
        警察教育拓荒者,挥汗青云桃李芳。
        教子有方育栋梁,贤内比翼家风良。
        文思泉涌歌盛世,桑榆非晚著华章。
        纯属巧合,2022年6月18日,即父亲节当天一早,我收到了我人生事业的引路人,尊敬的恩师,长辈,也是我的铅山老乡梁立栋老校长的诗词选集《月是故乡明》,自然是欣喜不已。梁老以前并没有从事过诗歌创作。他在青年时期,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曾经担任家乡江西铅山县基层公安派出所长。后来,在公安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先后教哲学、公安领导学,并长期担任公安院校领导。离休以后,他没有赋闲,而是孜孜不倦地学新知,近几年开始学写诗填词。我们七八级,作为江西公安院校的首届学生,我们一直保持着近半个世纪的师生友谊。他写的诗词,我往往是第一个读者之一。每次写完一首,他都用微信发给我,可以说,我是拜读他写诗词的第一个学生。半年前,老人家告诉我说,想把近年的诗词结集,曾多次交流如何编辑印制,并定书名《月是故乡明》,因此,我一直在翘首以盼着大作早日付梓。
        初步浏览,顿觉得内容丰满,设计精美,清香四溢。整体上有特色,有风格,有美感!当我饶有兴致地翻开扉页,立刻就被王彬教授的序一《苍松正茂诗情浓》,梁冰梁洪两兄弟为其父亲诗词集写的序(二)《父亲与诗》所吸引。序言那充满真情实感的叙述,仿佛看见一位在时代文坛上,“朝花夕拾”、“渔歌晚唱”的耄耋诗人精心地在“赶海”,“艺海拾贝”,在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行行足迹,令人感佩,弥足珍贵!
        一月有余,细品恩师每首大作,感悟良多。《月是故乡明》共收录诗词231首。由七辑组成。一是百年伟业颂,二是岱山情,三是抗疫战歌,四是月是故乡明,五是同在屋檐下,六是春花秋月,七是三坪美如画。每辑的标题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梁立栋先生,作为公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德高望重,桃李满园。耋耄之年心系政局,国之大事,事事关心,心系桑梓,一枝一叶总关情。诗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大类。 
        一是歌颂党歌颂祖国。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公安,梁老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国之大者,胸怀天下,完全倾注在他的诗词中。主要体现在“百年伟业颂”“抗疫战歌”两辑。因为他所具有的深厚的人生积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的诗无不为我们伟大的党,我们的国家,为革命先烈、时代英雄楷模而赞。“红船变巨舰,中国日昌盛。”有多达7首诗作表达“神舟”飞船成功发射与英雄凯旋的激动心情:“嫦娥奔月梦,世纪梦成真”。“红船历百载,玉兔迎芳邻。”有获授“七一”勋章感怀的爱党之情,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关注全民脱贫攻坚,歌颂大国工匠精神等都倾注笔墨之中。“众志成城驱病毒,云开雾散小虫夭”,为抗疫而歌则多达10多首。
        二是浓郁的公安教育情怀。主要见于“岱山情”一辑。“三尺杏坛七十载”。诚如王彬教授在序言(一)中所写,“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在三尺讲台,方丈黑板上早就留下了桃李芬芳的诗篇。”“在三尺讲台,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在领导岗位,是一个颇有儒雅之风、德高望重、治校有方的学者型校长。”早年,他从基层派出所长到省公安学校学习,因为表现优异留校任教。1974年因为公安教育事业需要,从下放的地方调回江西政法干部学校参与筹建的学历教育,直至1994年从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校长岗位退下来。整整20年的南昌青云谱岱山生涯。他在《贺江西警院七十华诞》中写:“满园秋色鹭鸣湖,芳溢桂花幽径连。三尺杏坛七十载,几多西席度华年。英才三万鄱湖粤,卫士四方社稷肩。代代耕耘宿愿了,韶华不负谱新篇。”又如《岱山情》:“昌南信步青云谱,警校倏听集合声。宿愿多年壮志已,不忘廿载岱山情。”在这一辑,他还有多首与同事、与学生的互动之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1978至1980年,我上江西政法学校,时任理论教研室主作的梁立栋老师给我们讲授《哲学》课,我非常喜爱这门课,至今深感学好哲学的极端重要性。回顾当时情景,我有一拙作记之:
        政法人才铸国魂,哲学原理引入门。
        梁公传道堪得法,弟子受教体悟深。
        实事求是唯物论,钢琴艺术辩证分。
        学以致用乃良训,知行合一伴终身。
        1980年,我在江西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为他的部下,有了更加直接受教诲的机会,深得言传身教。回忆当年求学教学,曾吟诗《青云学步》:“
        恢复高招幸中榜,求知问道离家乡。
        公安教育人才库,魂铸淬钢甘苦尝。
        施教有方育栋梁,授业传道校风良。
        从教起步青云谱,警察杏坛写华章。
        同在岱山学习工作整整14年的师生、同事情谊,成为江西公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是亲情友情家乡情。情感,往往是诗词表现的主流题材。主要集中见于“抗疫战歌”“月是故乡明”,“同在屋檐下”三辑。《诗经》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费孝通先生在《漫谈桑梓情谊》中认为,“桑梓情是一个人对于培育他的乡土所具有的感情。”作者大量佳作描绘江西铅山家乡的景,家乡的人,记住一抹乡愁。家乡的风土人情,桑梓倩影,诗句紧相随。“搏击信江水,梦游桑梓情。秋寥更思亲,月是故乡明”。以《故乡纪事》(一)(二)(三)、《小城春秋》(一)(二)(三)(四),武夷颂、石塘赞、凤来桥、鹅湖情结等家乡的景象,描写的特别细腻、生动、感人,动人处,不禁潸然泪下。当家乡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医务人员志愿者支援铅山,他写了7首诗反映他心中的牵挂关心。“铅山病毒袭,辗转夜难眠,但愿早消弭,乡亲皆万全。”浓浓的家国情怀,拳拳桑梓赤诚,发自内心尤为自然。如是,本诗集命名为《月是故乡明》。
        四是咏叹热爱大自然。主要体现在“春花秋月”,“三坪美如画”两辑。人的心态好,一切都好。触景生情,因人而异。同样是枫叶,在游目骋怀的杜牧看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一夕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叶剑英元帅却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由是得知,作者写景不能一味地为景而写景。诚然,尽管有所“悦目”,却难以“赏心”。诗词是人写的,是人去欣赏的,写景要注重寄托或衬托出人的精神,景物中不仅寓有人的感情,而且要寓有人的心声与灵魂。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心灵感应。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以细微的观察,深思善悟的灵感,把一年四季、农时节气写得如此生动,把各种花描绘得相当鲜活,含笑的低调、兰花的优雅、红梅的傲骨、荷花的高洁、金桂的芳香,菊花的灿烂一一跃然诗间。“春花秋雨尽成韵,晓月寒霜皆入联”。每年夏天,他都要去九岭山脚三坪村度暑假,住在农家乐。“佳宾如至归,好友年年游。”描写那里的山山水水,新风新貌,”三坪美如画”写的都是三坪村的风土民情,在三坪村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景细致,文句颇具画面感。《三坪美如画》《山乡早晨》《三坪村避暑》《美丽的三坪村》《小苑重逢》《小苑春秋》等诗作都由衷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道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例如,《三坪美如画》:“逶迤九岭峻,翠绿点三坪”,写出了九岭绵延不断、险峻的特点,引人入胜;“旭日映山谷,朝霞缀宇庭”写出了旭日映照、朝霞点缀的画面。近20首诗作,无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淳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赞美。
        文学就是人学,诗就是人们语言精华。德者修身,哲者重学。梁老是教哲学的,早年就读深造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哲学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学术研究的逻辑思维,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二者虽然有区别,但并没有巨大的鸿沟,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研究表明,分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与分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同时活动,协调发展,具有科学性。诗歌的创作,意像的演绎,合符逻辑的放飞的诗情画意之想像,往往体验到的是另一种乐趣和美妙。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经过了心灵,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显现出来。”在他作品中,蕴含有深刻内涵,浓郁的诗意,都有感而发,生机勃勃,充满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通观全书,意境高远,景情融合,诗彩绚丽,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佳句迭出,不胜枚举。例如,“国破山河豪杰在,一往无前卫国疆”,“祖国山河重崛起,九州儿女慨而慷”,”英才三万鄱湖粤,卫士四方社稷肩”,“学无止境不停步,三尺讲台一世功”。
        每首诗的语言都很优美,文字精练,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韵律铿锵,节奏明快。那是因为“武夷山水滋养的灵感,信江书院厚实的国学底蕴,河口古镇朴实的风情,陶冶了他睿智、豁达、从容、谦和的品性,岁月的磨砺、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源泉、铸锻了他拳拳的诗魂。”(见《月是故乡明》序一)
        “诗言志,歌咏言。”诗的语言,就是串串动听的音符,令平淡的生活洋溢出诗情画意。我们用诗表达情感,显现思想,阐明观念。作者在《月是故乡明》的大量作品都是用朴实的语言和优雅的文字表达心情和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诗,要有意境,节奏,乐感,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一点在《月是故乡明》的“春花秋月”,“三坪美如画”尤为鲜明,那些诗给读者产生一种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意境空间。情至极致方有好诗。诗只有经过提炼,以富有诗意的语言,用准确、简洁、达意、隽秀的文字,才能表现语言的美感。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如诗友形容的那样,“推敲平仄著新篇,酷爱诗魂已近癫。朝赋别离悲又怨,暮吟相聚笑还怜。偶得佳词忘所以,唐风一揽不知年。”有时细想,的确如此。
        《月是故乡明》诗词231首,其中214诗,填词17首。以七绝、七律为主,也有填词,词牌有,破阵子、山查子、江城子、卜算子、捣练子、浣溪沙、长相思、清平乐、望江南、小重山等十几个词牌名。诗集200多首诗词,通常多是用平水韵,其中22首标注了用的“中华新韵”,此举虽易,践之实难,十分钦佩。我深感梁老作诗也像他做学问一样地严谨。他自己感觉没有达到格律诗规范时,都会标注为“古风”、“七古”,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谦逊的美德,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如果说,硬要对这位初学诗词的望九老者“吹毛求疵”的话,就是有的篇目及友人唱合之作在分类编排上可以更精准一些。印校过程当中尚有个别错别字等。这些均无伤大雅,有时在所难免。
        近年来,我们俩都先后加入了铅山县诗词学会群,成了“瓢泉诗友”。每天入群,见他几乎是“一日一诗”。有时我也与梁老、王彬教授等恩师和同学、诗友们请教交流探讨,互相推敲平仄格律,用韵选句,琢磨诗意,升华意境。
        《月是故乡明》的另一个出彩之处,就是有不少的诗词属于唱合佳作。诗词唱和,一种是相互呼应,体现友情。二是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诗词创作水平。梁老常常以诗与同事唱和,师生唱合。例如,与王彬,歌农、正清,金声,洪波,维东等,与我,有多首唱和诗作。对于学生们的诗词,他也都热情地吟诗褒扬激励。如,对王彬教授《八旬感怀》读后感:“江警复学,求贤若渴,青云初识,犹如昨日。瞬间半世,时事变迁,赣粤两地,情缘永一。秉承师说,为人表率,教书育才,高山仰止,年届八旬,笔耕不辍,诗书等身,警学睿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誉满学界。仁者乐山,智者若水,德者长寿,期颐瑞吉。”又例如,和饶正清先生《石塘春行》的诗:“喜读春行佳句盈,石塘旖旎独钟情。人生有幸临此境,可誉东篱采菊名。”,并有给学生拙作《南繁之缘》而和诗:“人生几次搏,入岛是机缘。食为民之天,产量已过千。铅山靓仔习,桐海友情连。手中有粮稳,运筹帷幄先。”和曾强先生《清明湧山祭》:“春雨绵绵泪,难忘介子推。英雄举国祭,水凝山垂悲。”和洪波同学《重阳》,和歌农先生《五绝》。以及读金声同学《我的那年代》有感,等等。
        使我感动的是,梁老特意以诗谬赞我的拙作《诗韵人生》诗词集,诗云:
        诗韵人生向远方,笔耕不辍度华年。
        岱山筑梦奠基石,南粤蜚声内外传。
        少壮杏坛育栋梁,桑榆非晚谱新篇。
        钟情文苑苦心智,天道酬勤撼圣贤。
        作品与人品是相关的,具有高尚的人品,才能写出高境界的作品。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诗人面前,作为对格律诗词开始学步的学生我,除了感佩,还有叹服!
        停笔之际,我想起汉代戴圣的《虽有嘉肴》,文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如梁冰梁洪两兄弟为其父亲诗词集《月是故乡明》写的序(二)《父亲与诗》中所说,老人家本身就是厚厚的一本书,人生经历就是一首首诗,值得我们读一辈子,学习一辈子。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篇》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给人之启迪,不可谓之不深。
        纵览诗集《月是故乡明》,的确是一道美味佳肴。它不仅仅是诗文,还有不少相配反映诗文内容的珍贵历史照片,记载了那些难忘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战友情同事情。细细品味,认真拜读,形成以上浅显文字,权且视为呈交老师批阅的作业,以报恩师教诲之情。
        人生就是一首诗,师生情更是一首难忘的诗。感恩我们师生在诗歌的海洋里相遇!
        (任克勤,江西铅山人,曾任广东警官学院副院长、广东省警察协会副会长、《南粤警坛》主编,长期从事公安教育。)
编辑: 翟宇钊 编审: 甄晓岚 签审: 刘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