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辉:助学老人百岁辞 人间大爱依旧在
来源:东莞市石排镇关工委    作者:   时间:2016-06-06
        2015年12月6日,被誉为“史上最牛助学老人”,东莞市荣誉市民王锦辉,于香港九龙圣德肋撒医院去世,积闰享寿九十七岁。这位年过耄耋的老人,曾因助学轰动全国,从捐建创办121所希望学校,到50万多公里的助学路,再到30年如一日的慈善行动……他从自身曾经的贫困与艰难中,理解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由此,走向了星火的传播之路。
艰苦创业 心存大爱
        1957年,仅读过四年书的王锦辉揣着20元孤身闯香港。没有文化知识,要在劳力过剩的香港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搏命”他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人生地疏,他只得到建筑工地打小工,赚那一顿吃饭钱;学识浅薄,他要付出几倍于他人的时间与老师傅学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争那一线未来。
        6年后,王锦辉从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里各取一字,创办了自己第一家公司,取名金城。
金城的第一笔生意是香港新界的大尾笃电站。由于造价低,工期紧,加上当时天气极度恶劣,狂风呼啸,工程一直没人敢接。搏命亦要赢声誉,砸钱也要拓市场,王锦辉选择“往虎山行”。
为了使工程能如期保质地完成,白天烈日当空,他和工人们挥汗如雨。渴了,灌口自来水。累了,坐在地上稍停顿一下,擦把汗继续干;晚上蚊叮虫咬,铺张席子将就一夜……短短的工期很快过去,工程如约完成。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施工速度都达到了合同要求,质检人员在对金城的评价表上写上一个大大的“优”字
        金城自此被市场认可。客户纷至沓来:汇丰银行的提款机安装、海洋公园的电气安装、迪斯尼乐园等等。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力的衰退,王锦辉逐渐将生意交予儿子王国强并退守“二线”。
        “退休”后的王锦辉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在香港和国内义务参与多项公职,全身心开展慈善公益事业。不仅担任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城区主席,对香港的教育事业也非常热心,长期以来出任东莞同乡会学校的校董及校监职位。而这也为未来踏上的助学路做好了铺垫。
崇尚教育 慷慨助学
        1998年,王锦辉以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城区主席的身份来到连州,出席一野外露营童军的闭营仪式。在仪式过程中,高山镇斜塝村小学那破烂的校舍,简陋的教学设施和建了1米高的砖墙半途而废、已长满杂草的校园,让他为之震惊。“这间学校我帮定了,要用多少钱你们尽管开个数,我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把钱用在孩子们的身上。”王锦辉对随行的连州团市委书记夏友记说罢当即捐资30万元,用以重建校舍。
        为了尽快将学校建好,王锦辉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先后4次跋山涉水来到斜塝察看学校地修建情况,并再捐赠13万元为学校建篮球场,购置了全新桌椅,为每一位学生赠送一个新书包和定制校服,整个学校的校园规划、教学设施均按国家二类标准配齐。
        斜塝村小学是他助学之路的起点。为了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全国各地希望小学建设之中,“金城营造王锦辉教育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集团公司每年都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拨给基金会,实施“贫困地区百所学校捐助计划”、“各地清贫学生助学金计划”等。截至2008年,王锦辉投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已经超过100所,完成了他发下的宏愿:“在有生之年,将足迹踏遍祖国的万山千水,10年内亲手创办100所希望小学”。
        2002年,河北易县解村金城小学落地,4000多乡亲自发夹道欢迎王锦辉夫妻。王锦辉只会讲广东话,北方乡亲听不懂,但这种时候不需要语言,大家争先恐后地与辉叔握手,紧紧不放。当他来到韶关南雄一对受助姐弟何乙妹、何飞龙的家中时,年过80岁且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爷爷,一直嗫嚅着嘴巴,想说什么,可直到王锦辉离开,都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2007年,王锦辉作为东莞侨领代表被国侨办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宴会。抵京当晚,王锦辉与广西融水两个由他资助,如今正在清华及北大上学的大学生相会。看到他们出了成绩,王锦辉表示:“实在令人高兴!” 翻开广西融水藉清华研究生周增光的书信,让王锦辉骄傲和自豪,从简短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了希望之光。
        自1985以来,王锦辉个人投入助学金额已超过8000万元,为关爱下一代的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存在,其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还有我们可以担当得起也做得到的大爱之境。如今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可以延续,事业可以继承。